我國就業促進法草擬成型反對性別歧視戶籍歧視 |
發布日期:2005-09-07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層出不窮的就業歧視令本就不太樂觀的勞動力市場雪上加霜,就業促進法的出臺有望緩解這一矛盾。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法制司副司長黨曉捷在昨日舉行的“促進就業平等、反對就業歧視研討會”上表示,已于近日出爐《就業促進法》(征求意見稿),設立了“反對就業歧視,促進公平就業”的專門條款,重點解決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和地區歧視(戶籍歧視)。 黨曉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就業促進法的起草工作從2003年下半年啟動以來,兩年的時間里數易其稿,此番已是第二次向各部委和各省征求意見。征求完意見之后還將進行修改,爭取于今年內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性別、年齡和地區歧視是當前最常見的就業歧視,它們影響到的群體很廣泛,所以把它列為了專門條款。但千萬不能認為就業促進法就僅僅反對這三種歧視。”就業促進法起草工作的負責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科所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室主任王文珍對記者表示,促進公平就業的思路貫穿于整部就業促進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岳頌東表示,現有法律的空白是就業歧視愈演愈烈的根源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12條只規定了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這對當前各式各樣的就業歧視沒有約束作用。同時,該法對于就業歧視的規定過于原則導致執法缺乏可操作性。岳頌東建議,修改并充實《勞動法》第12條內容,制定有關就業平等、反對就業歧視的專項法規,并且制定詳細的實施細則,尤其是要寫明違法需要承擔的后果。 王文珍認為直接修改《勞動法》的條件還不具備,對《勞動法》最好的修改就是用新制定的單行法來彌補該法的先天不足。當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在推進三部法律的起草,就業促進法就是其中的一部。 勞科所副所長莫榮在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說:“就業促進法起草過程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如果寫得太原則,則起不到什么作用,而寫得太詳細又需要協調多方面的利益,難度很大。” 這個矛盾充分地體現在了“反對就業歧視”這一條款的起草上。“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就業歧視的概念在法律上不能窮盡,很難準確表述;二是要必須考慮執法的難度。”王文珍說。 王文珍表示,目前的這份意見征求稿已經盡可能地提高了可操作性、可執法,增加了明確的條款。“但違法追究能規定到什么程度是與執法能力相關的。規定得太高很可能還是會執行不了,而我們又不能把執法部門都推上被告席。” 對于社會上呼聲頗高的反就業歧視法,王文珍表示,目前他還沒有看到任何要求制定這一法律的文件。他認為,在當前立法指標相當有限的條件下,新法律進入全國人大的立法程序需要相當長的周期,因此,把已經納入立法程序的法律草擬得更加合理科學才是當務之急。 作為就業促進法的立法主持人,黨曉捷對于“反就業歧視”條款所能發揮的作用表現得比較理智和客觀:“反對就業歧視不僅僅是法律的問題,更多的是社會問題,需要協調不同群體的利益。就業促進法雖然明確寫入了相關條款,但是大家不要把這個問題想得太簡單,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解決。” 本報記者郭晉暉發自北京 |
主辦單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龍城大道1280號3號樓B座503室
電話:0519-85682180 網站地圖
技術支持電話: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網站支持IPV6 推薦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