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絕不容許為教育不公平張目 |
發布日期:2005-09-16 來源:新華網 |
新華網重慶9月15日電(記者王金濤、茆琛)記者最近走訪了重慶市一些區縣的教育部門,每到一處,就和這些部門的負責人探討教育不公平問題。令人奇怪的是,幾乎所有被采訪者都異口同聲地說:教育不公平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規律。
他們認為,城鄉差異、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同農村的差異、同一城 市不同區段的差異,勢必決定教育資源向優勢學校集中,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不公平是一種必然規律。重慶市某區一位教委主任反問記者:“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的差距消滅得了嗎?同一城市中不同學校的差距消滅得了嗎?窮地方辦了大教育,很多鄉鎮連工資都發不起,怎么保證窮學校的教育投入?怎么保證窮學校的教師不外流?教育公平只是一種理想化模式。” 這些話聽起來似乎有一定道理,說到底就是財政沒有資金去支持窮學校的發展。然而仔細想一想,教育不公平絕不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規律。如果把這一現象當作規律,完全讓市場配置教育資源,教育不公平的問題不僅解決不了,而且會越來越嚴重,老百姓的怨氣也會越來越大,最終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眾所周知,在許多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中小學教育資源并非靠市場來配置,政府努力保障對教育的投入,公立中小學沒有名校與普校之分,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也沒有多少差別。哪個學校弱,政府就扶持哪個,教師的收入沒有高低之分,這種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的方式,基本保證了教育公平。 教育不公平是我國現階段的一種客觀存在,改變它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但是,我們絕不能對這種現象聽之任之,更不能為教育不公平張目,而是要努力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事實上,解決辦法是有的,關鍵是一些地方政府能否下決心去做。比如,在有條件的地方,財政可以對農村學校多投入一些資金,給農村教師多增加一些工資或補貼;在同一城市,政府可以嘗試均衡調配師資力量,讓名師平均分布在各個學校,并對各校教師的工資收入統一標準;使用財政資金的著力點放在消滅學校之間的差別等。這樣做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我們可以進行試點,穩步推進。 老百姓對教育不公平的意見很大,這關系到社會和諧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因此,各地政府應該積極行動,千方百計解決教育不公平問題;無所作為、任其發展、消極對待,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完) |
主辦單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龍城大道1280號3號樓B座503室
電話:0519-85682180 網站地圖
技術支持電話: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網站支持IPV6 推薦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