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醫價降了?醫生愁了? |
發布日期:2005-12-16 來源: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
10月1日,江蘇省在全省范圍內實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統一歸并了現行醫療服務項目,適當調整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改進醫療服務價格定價形式和管理辦法,加強對特殊醫用材料的收費管理,并嚴格控制新增醫療服務項目。 當病人還未意識到這項改革的意義時,醫院和醫生卻坐不住了,利潤的流失甚至成本的無法消解讓他們疑慮重重。 但是,改革仍然必須進行下去。我們期待著權威的第三方的聲音,更期待著改革最終能成為患者的福音,也能讓德藝雙馨的醫生受益。 CT檢查降價一半,病家紛至沓來 12月14日下午,本來應該是放射檢查的低谷時段,但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等候區,依然有很多病人在等候。科主任滕皋軍告訴記者,自10月1日江蘇實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以來,做檢查的人增加很多,最多時,一天里有100多人來做CT檢查。 在這次改革中,最吸引患者眼球的是某些項目大幅降價。滕皋軍說,以CT檢查為例,原來需要700多元,現在只要300元出頭,費用下降一半。 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大廳里,患者朱家勝拿著單子,在醫院多媒體信息終端查詢每個醫療項目的價格,并一一記錄。 江蘇省衛生廳規劃財務處處長陶紅濱的辦公桌上,也同樣有一本記錄價格的冊子。這本藍封面的《江蘇省醫療服務價格手冊》,有352頁。 陶紅濱說:“實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兩個多月,江蘇省醫院在醫療收費上整體情況良好,達到了階段性目的。”10月1日,江蘇在全省范圍內實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統一歸并了現行醫療服務項目,適當調整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改進醫療服務價格定價形式和管理辦法,加強對特殊醫用材料的收費管理,并嚴格控制新增醫療服務項目。 陶紅濱認為,改革是“形勢需要”,“江蘇省原有醫療服務價格基本是2000年前制定的,比較零散,而且存在不規范現象,醫療衛生補償機制方面的深層次矛盾日益突顯”。 有關部門曾到江蘇各地調查,發現一些醫院收費種類多如牛毛,一個手術下來,收費名目幾十種甚至上百種,還出現手套費、腳套費等本該包含在手術費中的額外收費,其眼花繚亂,讓“政府搞不清、群眾看不清、醫院說不清、物價部門查不清”。而能夠體現醫護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一些項目費用,卻得不到合理體現。 本次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最顯著的是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升降。江蘇省物價局收費管理處副處長劉璐說:“在3916個項目中,調價范圍包括1647項手術類項目、14項護理項目、23項大型設備檢查項目。其中1661項手術類、護理類項目價格調高;磁共振掃描、CT、彩超等23項大型設備檢查項目價格調低;未列明的特殊醫用材料,一律不另行收費;其他醫療服務項目基本維持現行價格水平。” 另一方面,放射科主任卻在叫苦不迭 在這次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壓力最大的恐怕是各醫院的放射科主任。 “把大型設備檢查費用降得這么低,對我們打擊很大。”南京某醫院放射科主任說,“不要說我們醫生的價值得不到體現,就是這些設備的成本都難以收回。”10月以來,該院放射科業務量比改革前增加了一倍,但收入減少了1/3。 這位主任算了一筆賬:購進一臺高檔磁共振機器需花費1500萬元,每年利息150萬元、維護費用100萬元、水電開支約50萬元,光使用費,每年就300萬元。現在每次檢查才收480元,按一天做20人次算,一年收入約300萬元,“這僅僅夠維持使用,還不包括醫生的勞務投入、設備折舊以及高壓注射器針筒的成本”。 他認為,有關部門在漠視放射科醫生的技術和勞務價值。“此次價格調整的重要目的是提高醫護人員的技術收費,外科手術費用就大幅度調整了,但是,對放射檢查項目卻未考慮。”“許多人誤以為CT或者磁共振檢查只是影像機設備的功勞,認為放射科醫生只是看看數據就可以了,其實,一項準確的影像診斷有賴于影像醫師的診斷水平。” 還擔任江蘇省醫學會反射學分會主 任委員的滕皋軍,也覺得價格改革把板子打在大型檢查上有失公允。他認為,如果沒有準確的影像檢查手段,必然會增加許多醫療成本。近年來醫藥費總體增長幅度確實過快,但由于醫學影像檢查收費的絕對值相對較高,成了高收費的替罪羊之一。“根據江蘇省和全國多家三甲醫院的情況,10年前,醫學影像的收入占全院收入的10%以上,而目前只占5%到6%。醫學影像收費不是醫療費用上漲的主要因素。” |
主辦單位:常州市水利局
地址:常州市龍城大道1280號3號樓B座503室
電話:0519-85682180 網站地圖
技術支持電話: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網站支持IPV6 推薦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