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一首《太湖美》傳唱于大江南北,唱出了無數江蘇人民對“母親湖”的贊頌……走進金壇,一首《長湖蕩歌》唱出了金壇人民對“母親湖”長蕩湖的贊美:“自古說那西湖美,可知相鄰還有一湖水,長湖藏在金壇里,叫人看一眼陶醉一百年,你看魚蝦追彩云,你看白鷺親蘆葦……”既唱出長蕩湖之美,也反映長蕩湖近年來生態治理所取得的成效。
水是生命之源,潤澤萬物。文明傍水而生,金壇因水而美,因水而興。金壇位于太湖湖西地區,區域內的長蕩湖水域面積87.3平方公里,是太湖流域第三大湖泊,也是金壇人民的“母親湖”,酈道元《水經注》稱之為“五古湖”之一。加強長蕩湖及沿線生態保護,提升長蕩湖生態功能,對太湖水生態安全保障和水環境質量改善起到關鍵性作用。
近年來,金壇區圍繞長蕩湖生態治理,投入100多億元實施了網圍拆除、餐飲船歸并整治和退圩還湖、湖底清淤、防洪大堤等工程,并將生態治湖與河長制工作相結合,今年11月在全省率先推出“人大+河長”協作機制,首次聘請的8名“人大問水員”上崗,擔任丹金溧漕河以及新河港、大浦港、白石港、仁和港、莊陽港、后瀆港、方洛港7條長蕩湖入湖港口“人大問水”工作。
圍繞太湖流域水生態保護工作,金壇區樹牢“上游意識”,強化“上游擔當”,以問題為導向,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堅持“一建就管、建管并重、一管到底”的原則,進一步深化河道治理,緊盯重點河道整治,統籌陸域與水系生態治理。圍繞水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山林水源涵養、平原河網整治、湖泊濕地治理,做到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文化旅游、鄉村振興、城市建設“4個深度融合”,繪就“以林涵水、以水豐湖、以湖潤城”相互依存、綠色循環的金壇“山水畫卷”。
圍繞排污口整治,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強化部門合作,由河長辦牽頭,明確水利、環保、農業農村、應急保障及沿湖各鎮村職責,建立排污口專項整治行動聯絡機制。在具體組織實施中,加強韌性支浜綠網建設,推進北干河沿線排口規范化整治示范工程。實施完成北干河南側1400畝生態化蟹塘改造、排口規范化標識牌設置、湖頭河清淤整治,委托第三方強化“四位一體”管護。推進新孟河沿線支浜綜合整治工程與黑臭水體清淤工程,同步完成生態岸坡建設工程,全面實現沿河(湖)截污納管。深入推進農村河道整治,完成常州市下達的61.79公里農村生態河道建設任務,完成71個問題小微水體整治任務,完成17條農村河道整治任務,有效促進水體流動和改善河道水環境。全區農村河道管護提質增效,全年管護經費1000余萬元,基本實現“管養分離”,由各屬地政府(街道)向社會公開招聘管護公司實行等“四位一體”綜合管護。今年以來,金壇區水利局委托第三方對各鎮、街道開展季度考核,在江蘇省水利廳、財政廳開展的農村河道長效管護管護績效評估中,金壇區農村河道長效管護成效評定為第一等次。
金壇區河長辦切實扛起責任擔當,圍繞工作重心,緊扣目標任務,會同區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交通、住建等部門商定工作方案,通過水岸同、監測溯源、標本兼治,合力推進排污口專項整治。首先,全面開展入河(湖)排污口核查工作,對排口開展日常監管、監測并做好臺賬記錄。河長辦周報通報現場核查及系統填報存在問題,發放河長工作提醒函,提醒相關板塊及河湖長提高認識,強化排污口整治監管。其次,深入推進排污口整治。區河長辦牽頭對各鄉鎮、街道進行調研走訪、現場勘察,制訂印發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再排查再推進工作方案,明確排污口整治工作職責、內容、步驟及要求。各鄉鎮、街道充分發揮河長牽頭引領作用,根據實施方案制訂排查整治計劃。
“通過太湖流域水環境保護,全區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位列全省前列,長蕩湖總磷指標逐年改善,今年1-11月總磷均值同比下降30.4%。明年我區將繼續把太湖流域水環境保護作為水資源保護、河長制工作重點,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凝聚部門力量。”金壇區河長辦主任、區水利局長任林勇說,“將繼續堅持人水同治,全力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區河長辦將持續強化河湖長履職評價和工作提醒,充分發揮各級河湖長常態監督、牽頭研判、統籌協調作用,對排污口出現黑臭、返劣等突出問題的河道重點關注、動態監管、多元共治,以實際行動和過硬成效踐行使命、不負重托、交出滿意答卷,以強烈的‘上游擔當’為守護太湖碧水安瀾貢獻‘金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