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常州市水利局全面履職盡責、著力攻堅突破,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水利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再獲優秀等次,高質量考核(萬元GDP用水量)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
武進區永安河入選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優秀案例,全省唯一
溧陽市水利局獲評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
太湖清淤、兩湖治理、節水產業發展獲中央及省級媒體的持續報道
全國水庫現代化運行管理矩陣試點建設成效明顯
溧陽市、金壇區水庫移民后扶績效評價雙雙獲優
常州首部河湖領域地方立法《常州市河道保護管理條例》實施
牢牢守護防汛安全
擰緊防汛責任鏈條。調整三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組成人員,向全社會公布年度防汛責任人838名,排查整改隱患106處,印發43份行業部門、86處地下空間任務清單,2份防汛提醒函,實訓170名基層防汛責任人。
切實強化“四預”措施。修編預案36個,推演方案52個,首次開展市長任指揮長的防汛一級應急推演,實施全市防汛防臺風綜合演練,落實市、縣、鎮、村落實四級預警“叫應”責任人1800余人。
精準調度水利工程。累計下發工程調令45個,精準調度水庫錯峰泄洪,城鎮圩區實現梯次預排預泄,沿江口門適時差異化引排,累計外排14.1億方、大中型水庫泄洪8116萬方,成功應對9次暴雨和歷史最強臺風“貝碧嘉”。
有效改善水環境
強化組織保障。編制下達河長任務書,通過專題審議、執法檢查、專項監督、專題詢問等方式,實施“人大+河長”“檢察長+河長”等措施,全面強化流域協同,助推工作深入開展。持續優化河湖長制“三個清單”辦理,將“按月交辦”轉為“即時交辦”,推動問題第一時間啟動整改。
強化基礎保障。深入開展全市水體調查,首次摸清查實全域河湖底數。嚴格水域空間管控,實施全域河湖全覆蓋管護評價。全市29條(段)航道全部落實管護責任主體和單位,切實解決航道管護“老大難”問題。擴大無人機巡查范圍,今年飛行里程達7200公里,較去年增加60%,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低空巡查網絡。
強化綜合治理。新建設幸福河湖170條,其中省級幸福河湖10條,市級幸福河湖27條。完成小微水體治理483個,建成市級小微水體優秀片區20個。非汛期組織實施城區暢流活水調度,改善水循環動力條件。凝聚社會共治合力,目前注冊民間河長近3.5萬名,有效采納“河湖隨手拍”問題170個。
提升水資源集約利用
強化剛性約束。開展全市199戶取用水管理全覆蓋監督檢查工作,完成2369個核查登記與電子證照取水口信息比對審核工作。實行超采區地下水埋深變化月度通報、會商機制,地下水超采區代表站平均埋深同比上升。
探索創新管理。建設完成常州市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一期工程,實現取水管理“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和取水信息“一圖統看”。完成常州濱江開發區、鐘樓開發區和常州經開區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批復,省級開發區覆蓋率100%。
發展節水產業。開展全市節水產業調查,摸底調查節水產業企業800余家。武進1+N模式國家級節水產業園基本建成,成為江蘇兩個重點扶持節水產業園區之一。
著力建設現代水網
全面規劃。印發《常州市水利重點工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完成《常州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編制,《高速內環城市水網建設規劃》加快推進,為“十五五”期間水利建設謀篇布局。
狠抓重點。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竣工驗收。全年完成太湖生態清淤154萬方,滆湖生態清淤500萬方,圩區清退2.38平方千米。中小河流老桃花港、湟里河(武進段)完成治理河道長度9.2公里,鐘樓梧桐河工程完成新開河道約2.3公里。
提升面上。完成省級農村生態河道建設190公里,超額完成省級下達任務。完成農村河道疏浚270萬方,中型灌區續建改造1座,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2個,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9個。10個市級歷史遺留工程全部竣工驗收。
|